2012年3月颍泉区被列为省级贫困区,2014年贫困村40个、建档立卡贫困户2.89万户、6.8万人,贫困发生率为10.95%。
截至2017年底,颍泉区经过五年努力, 30个贫困村出列,贫困人口下降到1.56万人; 2018年再脱贫1.2万人、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.5%。剩余10个贫困村2018年将全部出列,实现脱贫摘帽,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。
颍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当前,颍泉区上下一心,全面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。
决战摘帽吹起“冲锋号”
作为今年全省18个摘帽县区之一,2018年,面对脱贫任务特别重、时间特别紧、困难特别多的情况,颍泉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,把一切力量都向脱贫攻坚聚合、一切工作都向脱贫攻坚聚焦、一切资源都向脱贫攻坚聚集,紧扣“三保障”,聚焦“三精准”,强化“三落实”,以全省“重补促”和“大排查”专项行动为抓手,相继发动“春、夏、秋、冬攻势”四大战役,尽锐出战、火力全开,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。
全区制定《颍泉区2018年脱贫“摘帽”实施方案》,成立九大工程工作专班,召开30多次会议,培训区、镇、村各级扶贫干部2万多人次。 26名区级领导每人联系2—4个村,全区6515名干部帮扶2.62万户贫困户;为40个贫困村选派79名干部驻村帮扶,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8名,69个非贫困村选派138名选派干部,1386个自然庄分别配备1名小组长;109个涉农村(社区)分别配备2名扶贫专干。组织人员先后到岳西县、谯城区、蒙城县、颍上县参观学习,区级领导每人每月带头驻村不少于2天,开展“解剖麻雀”蹲点调研。今年以来共安排资金30亿元用于脱贫攻坚,其中扶贫资金2.3亿元。
与此同时,区委成立扶贫作风专项整治工作专班,出台系列文件,强化督促检查,严格执纪问责,40个贫困村实现专项巡察全覆盖,有力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,
精准发力打好“组合拳”
今年,颍泉区紧紧围绕“1.2万人脱贫、10个贫困村出列、实现脱贫摘帽”三大目标任务,对照中央“一过线、两不愁、三保障”和省委“高质量退出”的要求,颍泉区立足区情,精准发力,打出产业政策落地、农村环境整治、双基达标等一系列精准扶贫“组合拳”。
全区脱贫攻坚按照“一抓双促”的要求,强化党建引领,全面推广“贫困村+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,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5%,410家农业新型主体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。全面落实健康脱贫“351”、“180”、“1678”政策,全区的19项指标全部达标,区调度开工近400个项目,水、电、路、沟、河、塘焕然一新、休闲广场,文化舞台等公共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,呈现在颍泉大地。
全区按照1141路径,启动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目前10个出列村已完成,今年40个贫困村环境整治也基本完成。农村危房全面排查整治,确保颍泉无一处危房,全区脱贫攻坚的做法不断先后在中央、省、市主流媒体报道。
对在“重补促”和“大排查”专项整改行动中存在问题,全区到镇、到村、到户精细化分解任务,全面建立问题清单、责任清单、时间清单,专项督查组开展精准督查。
社会帮扶奏响“最强音”
在这场攻城拔寨的战役中,颍泉区整合省市区镇各路资源,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形成了激越嘹亮,振奋人心的大合唱,奏响了时代最强音。
全区共有包村单位93家,其中省直单位8家、市直单位8家、区直单位77家;26名区级领导每人联系2--4个村(居、社区);选派驻村帮扶干部79名,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8名,全区6515名干部帮扶2.63万户贫困户,这些最美扶贫人谱写了一曲曲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爱的赞歌。
安徽行政学院驻村工作队分别向王寨村、店西村捐赠投入100多万元,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,建起中药材生产基地,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,工作队副队长徐冬梅身患癌症,坚持扶贫一线的事迹,当选2018“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”,被中央电视台报道。
省民政厅投入100万多元专项资金帮扶中市街道坎河社区扶植产业,修建道路;投入55万元用于宋湾村村部和老年活动中心建设,投入120万元的行流镇宋湾村蔬菜大棚项目;淮南师范学院选派实习生到宁老庄镇开展扶贫支教工作;协调20万元用于宁老庄镇大田村蔬菜大棚扶贫车间建设,并依托学校后勤资源开展校农对接,常年收购当地农副产品,确保农户脱贫后持续增收。合肥叉车集团在殷溜社区从产业培育、人才培养、道路交通、智力扶贫方面投入百万元;省残联为刘伏庄村重度残疾人配备轮椅,举办残疾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培训,帮助残疾人就业筹集刘伏庄村广播通器材,建设千亩特色产业基地。招商银行在齐菜园村捐款数十万元捐助电脑,建设光伏发电站、建老年活动中心。
今年“10.17扶贫日”系列活动共认捐资金1300余万元;“金秋助学”活动实现了2018年新录本科贫困大学生全覆盖;“中国社会扶贫网”贫困户注册实现全覆盖,爱心人士注册逾万人。探索通过清洁家园、发展产业等形式获取积分兑换商品,推广开设“爱心超市”,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扶贫的大格局。
九大工程跑出“加速度”
2018年,颍泉区在深入实施产业、就业、健康、智力、等九大工程跑出了令人欣慰的“加速度。”
全区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总投入资金7200万元,400百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9570户,40个村级光伏电站总收益达400万元;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01家,培育网销产品40个,农产品网销额1.8亿元,投资320万元,在葛桥、苗营、王官村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全部完工。农村“双基”投入近十亿;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.5亿元,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413户,拨付补助资金3.9亿元,
全区村级辅助性公益岗位、扶贫车间实现就业2040人;资助建档立卡学生9548人次,资助资金692.71万元。建设完成10个贫困村“七个一”文化基础设施工程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0个,220万元,直接吸收贫困户就业101户。完成130公里道路绿化,45公里沿河绿化;改厕2.6万座;新选聘119名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。
截至9月底,健康脱贫“351”保障贫困人口近14万人次,发放保障资金1.2亿元;“180”补偿贫困慢性病患者11.43万人次,“1678”综合医疗保险再保障政策,补偿总金额420万元。
一个个鲜活的数字,一连串鲜明的对比,无不跳动着令人心动的音符,点缀在有颍泉特色的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