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瓜农的新品瓜卖得俏
2021-09-03 17:38:05

眼下正值西瓜大批上市季节,各地大小西瓜种植户都在忙着采摘、装运、联系销路。然而,我市种植较多的传统品种西瓜在本地销售费时长、费工多,并存在运输难、存放难、价格低等问题。为摆脱这一窘境,今年以来,颍州区三塔集镇胜华村创新思路,帮助农户引进新技术,尝试种植精品西瓜。目前,7亩试验田已试种成功,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他们脚下延伸开来……
  老品牌卖不上价钱
近日,记者来到胜华村朱小自然村时,74岁的脱贫户朱占前正在试验田里采摘西瓜。之前,他一直种植当地传统品种的西瓜。靠着勤劳能干和多年经验,老朱种出来的西瓜个大、味甜、产量高、增收快。得益于此,他家2018年实现脱贫。
  “我种了好几年西瓜,都是小打小闹,怕有风险,只种了二亩地,另外还种点青菜,一年收入万把块钱,加上扶贫政策的各项补贴,家庭开支不愁了,俺家也脱贫了。”朱占前说,种西瓜太辛苦了,特别是卖瓜,拉一三轮车的瓜赶集,有时候要卖一整天,风刮日晒的,还卖不上好价钱。”
  干部牵线老瓜农试种新品瓜
  在村里西瓜种植户中,和朱占前有类似情况的还有很多。“一些群众靠种西瓜增收,但大多存在技术局限性,而且一般的品种西瓜几乎同时上市,销售慢、价格低,增收效果不佳。”胜华村扶贫第一书记曾亚民说,“基于这种情况,我们帮助种植户引进一个高品质、能存放、可运输的新品种,既能避开销售堵点,又能卖上好价钱。”
  抱着这样的想法,曾亚民把西瓜种植能手魏照山引荐给朱占前,劝老朱跟魏照山合作,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引进新品种,从品质和销售上做文章,促进快速增收致富。
  “根据当地土质和气候特点,我选择了河南新郑县的‘甜王一号’。这个品种分为早熟、中熟、晚熟三期,从4月份可卖到8月份,这样就避免了熟瓜集中扎堆上市;另外,这种瓜六七成熟时就可以上市,而且瓜皮薄而硬,采摘10天内品质不变,便于存放和运输。”魏照山说,经过沟通协调,脱贫户朱占前愿拿出自家3亩地与魏照山合作,两人今年2月份试种了7亩“甜王一号”西瓜。
  “我拿出来3亩地,魏照山租了4亩,不管种成种不成,魏照山都给我保底收入。”朱占前说,整个试种过程均按照“甜王一号”的种植要求,采用无公害田管方式。耕地、施肥、育苗、移栽、病虫害防治、坐果、采摘等环节都拍成视频留存,以便后期作为见证提供给订货商。
  “试种瓜苗从出土开始,施肥都是处理过的猪粪、鸡粪、鸽子粪、芝麻香饼等有机肥;通过直接喷洒白醋灭菌、防烂根、防病虫害;同时,按比例配制红糖和洗衣液,放置在瓜秧旁,用这种无接触方式来诱杀虫害。按照这些要求种植,才能真正实现‘甜王一号’品质上达标,销售商才会收购。”魏照山说。
改种新品瓜每亩多挣两千块
  在魏照山和朱占前的精心打理下,瓜苗长势良好。今年4月,“甜王一号”早熟瓜就成熟了。“我尝了第一口,就觉得成了,马上蹬着三轮车到村委会报喜,还召集东西两庄的瓜农免费品尝。”朱占前说,“甜王一号”西瓜皮薄、瓤脆、汁多、味甜、口感好,大家品尝后纷纷叫好,目前已有十几户愿意跟他们合作种植。同时,阜阳城区十几个精品水果店主也应邀品尝,表达了今后长期订购的意向。
  “阜阳人喜欢尝鲜,这个品种在阜阳本地几乎没有,上次品尝后感觉很好,就订购了一批。销售时特意介绍这是贫困户的产品,市民购买热情高。”阜阳城区二林瓜果店店主林小振说。
  为打开外地市场,魏照山还通过网络联系合肥等地的瓜果批发商,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只要保证品质、保证数量,今后这些批发商将长期批量收购。
  “我今年试种的西瓜,每亩比往年多挣了2000多块钱,3亩下来就是六七千块钱,这还是搞试验,明年更有经验了,肯定比今年收入多,明年我打算把家里的地都拿出来入股。”朱占前说。
  准备扩大种植规模
 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附加值,试验田还套种了“花蜜一号”小香瓜,目前长势良好。魏照山表示,套种小香瓜的收入全归朱占前所有。
  “套种‘花蜜一号’小香瓜不影响西瓜生长,等西瓜罢园拔秧后,我们将引进种植高产芝麻和甜玉米,进一步提高收入。如果明年扩大种植面积,每亩地就需要一个人力全天管理,如果有群众来就业的话,4个月可以挣7000多块钱。”魏照山说。
  目前,胜华村扶贫干部正在积极协调流转土地,准备明年扩大种植规模。“明年我们将采取土地入股、土地出租等形式,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,共享增收成果,实现共同致富。”曾亚民告诉记者,村里正在根据现有土地和人力情况,积极协调,合理谋划,稳步推进土地流转,力争把群众小康之路铺得更宽更平坦。

(阜阳日报)

上一页:马涛:最牵挂跟着企业的贫困户 下一页:满园花香扑面来